专家解读:如何科学应对地震后次生自然灾害?
今年5月12日
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
主题是
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
——排查身边灾害隐患”
5月12日至18日
为防灾减灾宣传周
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人民网开展
全国防灾减灾日特别策划——专家解读
人民网客户端专题页面
人民网客户端新闻报道页面
近日,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许冲作客人民网,针对地震灾害链的特点、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解读。
“主震后群发滑坡”作为典型的地震灾害链表现,真实存在且极具威胁。许冲指出,地震发生时,强烈的地面震动不仅会直接触发部分滑坡,更会在大量山体上留下隐患——岩体被震裂、坡体结构被破坏,许多斜坡虽未立即失稳,但已接近临界状态。一旦震后遭遇强降雨、余震,甚至冰雪融化等外力刺激,这些“被松动的山体”就可能集中滑坡。
对于生活在地震次生灾害高风险区的公众,许冲建议。地震发生后,山区群众要高度警惕滑坡、落石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,切勿立即进入山谷、靠近陡坡或河道;提前熟悉当地的避难路
专家解读:如何科学应对地震后次生自然灾害?
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排查身边灾害隐患”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应急管理部宣传教...
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
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